史上最低!上海去年PM2.5年均浓度仅25微克/立方米,盛夏将至臭氧污染又将频发|精彩看点
史上最低!上海去年PM2.5年均浓度仅25微克/立方米,盛夏将至臭氧污染又将频发
市生态环境局今天发布的《2022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显示,上海去年细微颗粒物(PM2.5)年均浓度再创新低,仅25微克/立方米。可吸入颗粒物(PM10)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在近5年也总体呈下降趋势或保持在较低水平,不过,臭氧污染已取代PM2.5,成为上海大气治理领域的首要污染物。
2022年,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(AQI)优良天数为318天,较2021年减少17天,AQI优良率为87.1%,较2021年下降4.7%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根据《公报》数据,去年AQI优良天数的减少,与日益突出的臭氧污染有一定关系。
自2017年以来,臭氧已取代PM2.5,成为上海大气治理领域的首要污染物。2022年47个污染日中,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41天,占比高达87.2%,其次才是PM2.5。
目前,盛夏将至,臭氧污染又将频发,市民出门需注意防护。
去年,上海主要河湖断面优Ⅲ类占比95.6%,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;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;地下水、农用地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;海洋环境质量稳中趋好;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;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水平。
市生态环境局介绍,今年1—4月,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(AQI)优良率为92.5%,同比上升2.5个百分点; PM2.5年均浓度为32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3.2%。
上海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体系,有序推进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。
蓝天保卫战方面,编制完成本市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臭氧污染防治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2个专项行动方案。
碧水保卫战方面,印发《上海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(2023-2025年)》,有序推进2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,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0%以上,持续修复长江生态环境。
净土保卫战方面,编制形成《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(草案)》,印发《上海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方案》,持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,加快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一批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。
同时,上海还将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,以长江口、杭州湾近岸海域为重点,分区分类实施陆源污染源头治理,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,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,推进杭州湾岸线生态修复,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。
关键词: